2/11/2013

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


加拿大歌劇團(Canadian Opera Company)今年的冬季公演,以眾所矚目、德國歌劇巨擘華格納(Richard Wagner, 1813-1883),最具影響力的經典歌劇「崔斯坦與伊索德」(Tristan und Isolde)開幕,結合北美首演此劇的歐洲傳奇導演Peter Sellars、國際知名的影像藝術家Bill Viola、首次指揮此劇的音樂總監Johannes Debus、加上睽違多倫多舞台17年的加拿大「崔斯坦」巨星Ben Heppner,令此劇未演先轟動,票房滿座,一票難求。

華格納編寫此劇,取材自中世紀的傳說,也將本身對愛情追求的失落,寄託於中;他於流亡瑞士期間,戀上贊助人威森東克的夫人、詩人瑪悌達(Mathilde Wesendonck) ,兩人都已婚的身份,註定此段戀情的無疾而終,但卻促使華格納的音樂創作達到新高,化身「愛與死」哲學的極致表現,劇中的「崔斯坦和絃」(Tristan Chord),成為現代音樂的濫觴,影響後人的音樂創作。

故事敘述康瓦爾武士崔斯坦,為國王馬克(Marke)迎娶愛爾蘭公主伊索德,在船行途中,伊索德回想起早先與崔斯坦初遇時光,他那時迎戰伊索德的未婚夫莫洛(Morold),殺死他自己也受重傷,化名坦崔斯(Tantris)請伊索德療傷;伊索德知道他是仇家,想要報仇,雙目接觸後,卻下不了手,現在反而要嫁給馬克王;雙重羞愧使伊索德想要和崔斯坦同歸於盡,命令女侍布蘭干(Brangane)準備毒藥,不料女侍心疼她,將毒藥改成愛藥,兩人飲後,遂成不可分離的愛侶;馬克王傷心崔斯坦的背叛,大臣梅洛(Melot)重傷崔斯坦;忠心僕人庫威那(Kurwenal)將崔斯坦送回老家養傷,並派船接伊索德來為崔斯坦療傷,伊索德卻晚了一步‧‧‧。

此劇長達近5個小時,令全場觀眾沉溺在愛情的繾綣與虛幻之中;導演Peter Sellars設定,使演員們專注在聲音的多層次表達,深色服裝使演員們幾乎融入布景中,只有簡單的動作和移位,其他的演技詮釋,交由Bill Viola的影像投影表達,巨幅的影像投影從自然景觀的輔助、局部特寫的強調、到兩組分別代表天上人間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的角色等,影像單純絕美,富多元層次和意涵,或與演員們的演出相映成趣,或突出強調歌唱中的意境,完美而富多層意境的配合,令人讚嘆!

Johannes Debus領軍的樂團,再一次為表演生涯立下里程碑;臨危授命取代因健康因素取消演出的Jiří Bělohlávek,領下此劇指揮權 Johannes Debus,再一次以他精準的音樂掌握、流動的全身投入指揮棒,加上綿密細緻的情緒, 從前奏曲開始到3幕結束,那一波又一波的情緒累積,推動著樂曲進展,每一次都一點一點地刻在心上,到最後終結的愛之死樂章,已是最高的情緒累積點,配合影像投影的靜止藍色海洋中的兩位戀人,全劇嘎然而止時,反是觀眾們情緒後勁發酵開始時。

此劇的演員們都演唱精彩 Ben Heppner,果真是名不虛傳的崔斯坦,音色豐富飽滿,情緒層次分明,從開頭的壓抑情緒、中段的熱情如火、到最後有如迴光返照地回顧自己的一生,然後解脫一切身負重傷的痛苦,呼喊愛人的名字並死去,動人心弦;飾演伊索德的德國女高音Melanie Diener,表現亦出色,尤其是與Ben Heppner的對手戲,引人入勝,最後演唱的愛之死,令人動容;其他如飾演馬克王的Franz-Josef、飾演庫威那的Selig Alan、飾演布蘭干的Held Daeda Karanas等,均表現優異;此劇將演出至223日,是多年難得一見的傳奇製作,錯過可惜!

圖:崔斯坦(右:Ben Heppner飾演)與伊索德(左:Melanie Diener飾演)終需一別。
攝影:Michael Cooper           
影像提供:Canadian Opera Compan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