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神童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
1756-1791)創作的著名德語說唱劇(Singsiel)「後宮誘逃」(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),在1782年於維也納首演,要求演唱者同時扮演角色,建立歌唱與戲劇結合的歌劇形式,在當時是革命性的創舉;加拿大歌劇團(Canadian Opera Company)目前正在「四季中心」(Four
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演出的此劇,由作家Wajdi
Mouawad導演並增添對白,注入現代觀點視角,展現強大企圖心!
此劇敘訴貴族女子康絲坦絲(Konstanze)在海上旅遊遇海盜搶劫,和女僕布蓉德(Blonde)及僕人佩德里洛(Pedrillo)一起被賣給土耳其總督賽林姆(Bassa Selim);賽林姆中意康絲坦絲,但不願強迫她的愛,隨她自由在宮中過日子,時過2年,康絲坦絲心中悄悄起了變化;布蓉德原是佩德里洛的未婚妻,卻被賜給賽林姆的護衛歐斯明(Osmin),還懷了孕,心中愛恨交雜;佩德里洛在宮中打雜,頗受重視;終於等到康絲坦絲的未婚夫、貴族貝爾蒙特(Belmonte)前來搭救,兩男計劃從賽林姆後宮救出康絲坦絲和布蓉德;不料計劃不成,全被送給賽林姆審判,最後獲釋,四人返回歐洲。
導演Wajdi Mouawad增添開幕為貝爾蒙特父親為慶祝兒子返國的宴會,賓主盡歡,席間玩遊戲”土耳其人頭”(The Turk’s Head),醜化土耳其,康絲坦絲和布蓉德明顯不悅,引起貝爾蒙特和佩德里洛關切,四人回想起過去兩年的遭遇和心情變化,希望能增加對彼此的了解,此劇也在回想和現實間交互進行‧‧‧。
表現在舞台上,場景設計Emmanuel Clolus開幕的豪華吊燈布幕,快速升起後現出的兩、三片大牆,舞台邊的大椅,隨著場上演員們的歌唱或口白對話,引領觀眾們穿梭在回憶與現實中,最後背景的圓球轉出後宮的景象、和眾人離開土耳其,圓球漸行漸遠,虛實交替,至最終豪華吊燈布幕再度落下,回到現實面後落幕,令人印象深刻。導演在增添的對話中強調的女性平權和不同文化認知,雖偶有重覆,但瑕不掩瑜,尤其在一般歌劇故事的不完整中,試圖圓融其立論的整體舞台創意呈現,殊堪嘉許!
最值得觀賞的仍是一班優秀演員和樂團、合唱團的精彩音樂表現:由Jane
Archibald飾演的康絲坦絲,女高音的花腔音色遼繞,角色演繹楚楚動人,情緒轉折處細膩,可謂全劇推展最大的動力;飾演布蓉德的Claire de Sévigné亦表現突出,展現鮮明性格,兩人的心思變化,挑戰全劇的視角觀點;飾演佩德里洛的Owen McCausland和飾演貝爾蒙特的Mauro Peter,男高音表現恰如其分;飾演歐斯明的Goran Jurić,男低音沉穩持重,表現吸睛。
由音樂總監Johannes Debus全場指揮、Sandra Horst帶領訓練的合唱團,發揮一貫精準水準,表現可圈可點;此劇將於四季中心演出至2月24日!
(更多訊息:www.coc.ca )
圖一:四人歌頌愛的力量(左起:Jane Archibald, Mauro Peter, Owen
McCausland, Claire de Sévigné)。
圖二:布蓉德(左:Claire de Sévigné飾演)對歐斯明(右:Goran Jurić飾演)愛恨交雜。
攝影:
影像提供:Canadian Opera Company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