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25/2013

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


位於密西沙加的西舞台餐廳劇院(Stage West Theatre Restaurant),日前推出經典音樂劇「屋頂上的提琴手」(Fiddler on the Roof),吸引全場滿座的觀眾前往觀賞,再度證明此音樂劇的歷久彌新!

此劇於1964年於紐約百老匯世界首演,創下演出超過3000場的記錄,保持近10年後才被超越,至今仍是百老匯史上第14名演出最長記錄;此劇也橫掃當年的東尼獎,獲得10項提名、榮獲9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獎座;1971年,由加拿大名導演Norman Jewison執導的同名電影,不僅票房鼎盛,也獲得當年奧斯卡獎多項獎座,包括最佳影片的提名,將此劇的名聲推至全球,至今盛名不墜。

取材自猶太裔作家Sholem Aleichem(1859-1916)的短篇故事集,描述1905年於烏克蘭南方小村奶農台維(Tevye)及女兒們的故事,此劇由Jerry Bock譜曲、Sheldon Harnick作詞、Joseph Stein編劇,原始百老匯版本的導演暨編舞,請來大名鼎鼎的傑洛姆羅賓斯(Jerome Robbins, 1918-1998),首次將猶太人對傳統與文化的追求,展現在世人眼前;此次的演出,由Max Reimer重新導演暨編舞,以符合舞台所需:

奶農台維夫妻和5個女兒,同住小屋中,生活雖清苦,但時時遵循傳統猶太習俗生活,包括以媒妁之言及父母之命婚配;女兒們成長至適婚年齡,村中的媒婆上門了,寡居的肉商看上大女兒,請媒婆上門提親,雖然肉商的年齡與台維相仿,但考慮到其優沃的經濟條件,台維遂允了婚事;誰知大女兒與貧窮的年輕裁縫師,早已私訂終身,兩人懇求台維的同意,抝不過女兒的堅持與哀求,台維同意兩人的婚事,並設計一套夢見已故先人托夢的說詞,為自己的失信於肉商解套;接著二女兒也愛上寄住家中的革命份子,並為愛走天涯,遠走至西伯利亞與他會面,台維送她搭火車,目送她走向遙遠的未來;三女兒則愛上非猶太人的男友,這次台維無法再讓步,因為完全背離猶太傳統,將無法於村中立足;三女選擇離家出走,與男友成婚;動盪年代,沙皇下令,所有猶太人限時離境,台維只能收拾細軟,與妻子及兩個女兒,投靠美國的遠親。

此劇此次製作簡樸用心而雋永,猶太傳統與習俗貫穿全劇主旨,一開場便已點出全劇精髓:沒有傳統與文化傳承的平衡,猶如在屋頂上的提琴手,一不小心,便會摔的頭破血流,具體而微地表現出、猶太人流浪近2000年的生活哲學與態度;幾場歌舞場面,例如大女兒的婚禮、水瓶舞、及酒館內慶祝的馬祖卡舞等,都將猶太習俗具體呈現;多首歌曲,如:傳統(Tradition)、日出日落(Sunrise, Sunset)等,都自此傳唱不休,成為一方之作;演員們表現皆精彩,尤其是飾演台維的George Masswohl,將固守猶太傳統習俗與深愛女兒的父親,其中產生的矛盾心情,掌握的絲絲入扣,引人入勝;飾演其妻的Denise Oucharek和女兒們的Gabi Epstein(大女兒Tzeitel), Amy Wallis (二女兒Hodel), Nicole Norsworthy (三女兒Chava)都展現美妙的歌聲,其他演員們也充分發揮綠葉襯托功能,使全劇更加賞心悅目,將演出至421日。

影像提供:Stage West Mississauga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