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01/2011

趨近正常Next to Normal

積極引進百老匯音樂劇至多倫多的Dancap Productions,今年夏天再度於專門演出歌劇及芭蕾舞的四季中心(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推出一系列精彩節目日前上演的音樂劇趨近正常(Next to Normal),曾獲得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和最佳原著作曲等獎項,且是少數榮獲普立茲獎的音樂劇,可稱為現代音樂劇原創的指標,吸引全場滿座的觀眾前往觀賞。
 
此劇由Tom Kitt作曲,Brian Yorkey作詞暨編劇,以紐約郊區的中產階級,一個患有憂鬱症的家庭主婦,如何影響了全家人的生活,如此不具音樂劇歡樂元素的嚴肅題材,請來曾執導類似性質的出租房間(Rent)音樂劇Michael Greif導演,打造一座3層金屬樓窗,6個角色在多元可移動的空間表演,為原本應該是私密探討的議題,增加特異的疏離感;此劇自20094月至今年1月在百老匯演出,大受歡迎,創下獲利兩倍以上的記錄,今年開始巡迴演出,多倫多正是其中一站。

家庭主婦戴安娜(Diana)開始她的一天,看似正常地幫一家人準備三明治午餐,直到她把所有的麵包攤在桌上、椅子上、甚至地板上,先生丹(Dan)和女兒娜塔莉(Natalie)發現她的異狀;於是丹載她去看范醫生(Dr. Fine),范醫生開了許多藥給她,每次回診再做調整,可是病情沒有起色,也找不出病因。當一天晚餐時,戴安娜端出慶生蛋糕,丹和娜塔莉大驚失色,因為當天是在嬰兒時期已過世的娜塔莉哥哥,18歲的生日,娜塔莉甚至沒有見過他,他卻在戴安娜的幻覺中成長,並常出現在她的周遭。

丹和戴安娜決定換梅登醫生(Dr. Madden)治療,歷經一連串催眠及電療,卻失去16年的記憶。另一方面,成長中的娜塔莉,雖有亨利(Henry)的追求,但深覺自己在家中被忽略,於是開始用藥並流連不良場所,亨利則竭盡所能地安輔她。戴安娜終於再度找回失落的記憶,兒子的存在卻比以往更強烈,一家人要如何因應?

由當年獲得東尼獎最佳女主角獎項的Alice Ripley演出戴安娜一角,是此次巡迴公演的最大賣點,她也不失眾人所望,在眼神流轉間,流露出的多層情緒,以及在正常與瘋狂間的掌控,拿捏的恰到好處,演技洗煉而自然;只是首演當晚的嗓子似乎有點影響,最終幾曲的高音處有點失準,然瑕不掩瑜,仍是帶動全場演出情勢的最大功臣;飾演娜塔莉的Emma Hunton,則展現出大將風範,尤其是飆高音時的宛轉流暢,為她獲得不少掌聲。

飾演丹的Asa Somers,是劇中安定的能量,只想過個正常生活,卻要與之戰鬥,劇終前他和兒子,已能和平共存,是暗示另一個憂鬱症受害者,還是真正正常生活的開端,留給觀眾自行解讀;飾演兒子的Curt Hansen,無時展現亦正亦邪的氣質,在劇中幻影般呈現;飾演亨利的Preston Sadleir則是劇中的正面力量,雖遇問題,但試著面對並解決;兩位醫生 均由Jeremy Kushmier飾演,他成功地區隔出兩位醫生的不同特性,尤其是梅登醫生初見戴安娜的曖昧場景,增添不少可看娛樂性;堅強的演出陣容,演出精彩!


攝影:Craig Schwartz   
影像提供:Dancap Productions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