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加拉濱湖小鎮(Niagara-on-the-Lake)的蕭伯納戲劇節(Shaw Festival),每年均安排大約1小時的午餐表演(Lunch Time Performance),於上午11時30分演出;今年在法院劇場(Court
House Theatre),首度推出音樂名家伯恩斯坦(Leonard Bernstein,
1918-1990)的獨幕迷你歌劇「大溪地麻煩」(Trouble in Tahiti),領略名家的獨特音樂風範,錯過可惜!
伯恩斯坦是第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,獲得國際知名的指揮名聲,自1943年於助理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期間,臨危授命代替,因重感冒不能上場指揮的華特(Bruno
Walter, 1876-1962),在完全沒有事前排練的狀況下上場,隔天的紐約時報(The New York
Times),以頭版新聞來報導他的非凡表現,此場音樂會也因電視實況轉播,使他一夕成名,此後他成為紐約愛樂的指揮,後來升任音樂總監,他在任的11年間,也是紐約愛樂的黃金時期;之後他的影響力,也遍及國際,包括:維也納愛樂和以色列愛樂等,都深受他的影響。
他同時也是作曲家、鋼琴家、暨音樂教育家,他的作品層面廣泛,包括:交響樂、歌劇、芭蕾、音樂劇等等,甚至包括電影配樂,其中最受歡迎的當數1957年的音樂劇「西城故事」(The West Side Story),至今仍盛名不墜;「大溪地麻煩」寫於1952年,在美國的郊區夢想方興未艾之際,藝術家的敏銳感受,已先預見人心的寂寞:
在50年代的美國,人們最大的夢想是在大城市的郊區,有幢白色的房子,綠草如茵的前庭後院,先生搭通勤火車進城上班,妻子在家當全職主婦,此劇的主人翁山姆(Sam)和戴娜(Dinah),便是這樣的生活寫照,結婚7年,育有一子;看似人人稱羨的生活,兩人卻已經無法溝通,山姆寄情於工作和健身房,戴娜向心理醫生訴苦,或是到電影院中逃避現實,本劇片名便是她觀賞的電影,兩人能否再重拾往日的熱情?
此劇是唯一由伯恩斯坦寫詞的劇,或許只能達意,不太個性鮮明,但強烈即興的爵士風格,豐富了此劇的音樂,由Paul Sportelli音樂指導此劇,率領一組樂團在舞台上現場伴奏,精準地傳達音樂的律動;由演員出身的Jay Turvey初次導演此劇,以縮小版的模型,來呈現郊區住宅區和城中的鬧區等,是一巧妙的設計,由Michael Gianfrancesco場景設計;原為3名的歌隊,增為9名,帶動全劇的歡樂表象,也使兩位主人翁的內心寂寥,更顯殊離。
挑大樑的山姆,由Mark Uhre主演,近年來,他幾乎已成為蕭伯納戲院節的音樂劇台柱,表演出色老練,演唱情緒十足,此劇中他的情緒轉折,層次分明,從表面光鮮,到內心空洞,到最後決定與妻子再行溝通時,情真意切,令人感動;與他分庭抗禮的黛娜,由Elodie Gillett主演,她的脆弱空虛,楚楚可憐,但筆者觀賞的這場,她的嗓音顯然沒有到位,幾次唱的勉強,高音處讓人捏把冷汗,希望只是單場的表現不盡理想而已;然而全劇的製作展現大師級人物創作的初衷,想要體會伯恩斯坦音樂魅力的觀眾,請勿錯過!此劇將演出至10月7日。
攝影:David Cooper
影像提供:Shaw Festiva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