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15/2011

窈窕淑女My Fair Lady


位於尼加拉湖濱小鎮(Niagara-on-the-Lake)「蕭伯納戲劇節」(Shaw Festival),今年慶祝創建50週年慶,特別推出一系列佳作,包括:首次演出由蕭伯納原著「賣花女」(Pygmalion)改編的音樂劇「窈窕淑女(My Fair Lady)、重演創建初始演出的蕭翁名作「康蒂妲」(Candida)和「傷心之家」(Heartbreak House),並世界首演原創音樂劇「瑪麗亞西薇拉」(Maria Severa),且重新演譯蕭翁的另一名作「在石上」(On the Rocks);另外還安排與蕭翁同期的名家田納西威廉斯(Tennessee Williams)的名作「朱門巧婦」(Cat on a Hot Tin Roof)J.M. Barrie的名作「可敬的克萊登」(The Admirable Crichton)、以及加拿大劇作家的原創作品等,內容包羅萬象,深具承先啟後之義(更多訊息請參考www.shawfest.com)
 
「窈窕淑女」音樂劇由Alan Jay Learner作詞暨編劇Frederick Loewe作曲,於1956年於紐約首演,由當時對北美觀眾仍陌生的茱莉安德魯絲(Julie Andrews)飾演伊萊莎,演出長達2717場;隨後於1968年在倫敦演出,創下連演5年半的記錄;1964年由奧黛麗赫本(Audrey Hepburn)演出的電影,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版本,創下劇中許多角色的典範:

伊萊莎(Eliza Doolittle)是倫敦街頭的賣花女,粗俗奇特的口音,吸引語音學家希金斯教授(Henry Higgins)的研究興趣;亨利的朋友皮克林上校(Colonel Pickering),也對亨利的語音研究有興趣;當伊萊莎上門,要求學習矯正發音時,兩人不僅欣然同意,並打賭於大使館舞會中,徹底改造伊萊莎成為名門淑女;於是原本居住貧民窟的伊萊莎,搬進亨利的豪華房舍,體驗一連串從未經驗的生活方式:三餐固定、洗泡澡浴、出入搭車、換上淑女的衣著、拿的手袋裡面有錢等等;她致力於改正自己的發音,以便更符合名媛的談吐;當改造計劃成功,伊萊莎在舞會上被認定是某國公主之後,突然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,而感到前途茫茫、不知何去何從?

此劇由Molly Smith導演,引領戲劇節最堅強的角色陣容:由Deborah Hay主演的伊萊莎,帶動全場的演出能量:從一開始的粗俗談吐,中段的循序漸進,至最後舞會的驚豔亮相,掌握的恰到好處,尤其是連貫每一個轉變的獨立精神,令此角色更具質感,令人感同深受;飾演希金斯教授的Benedict Campbell,再次證明他的演藝功力,從開始的戲謔嘲諷,中段的一逕固執,最後成功後,卻面臨失去伊萊莎的考驗,令觀眾又好氣又好笑,他們兩人的對手戲場面,也格外引人注目。

飾演皮克林上校的Patrick Galligan,再度發揮最佳綠葉功能,襯托出全場演出的氣勢;最具潛力的,當屬追求伊萊莎的年輕貴族佛萊迪(Freddy),由Mark Uhre飾演,出場時間雖不長,但舉手投足,深具吸引力,未來大有可為;其他的演員們也演出精彩,此劇將於蕭伯納戲劇節的節慶劇院(Festival Theatre)演出至1030錯過可惜!


攝影:David Cooper           
影像提供:Shaw Festiva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