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29/2019

煉獄The Crucible


美國當代戲劇名家亞瑟米勒(Arthur Miller, 1915-2005)除了以曠世巨作「推銷員之死」(Death of a Salesman)連獲「普立茲獎」、「東尼獎」、紐約劇評人「圈內獎」等數項大獎,奠定他不朽的地位與名聲外,近期於史特拉福戲劇節(Stratford Festival)推出的「煉獄」(The Crucible,或譯「熔爐」),是他的另一代表作,反映出他對道德勇氣的執著,以及對社會不公的不平之鳴。

1953年首演於紐約的「煉獄」,取材自1692年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時,風聲鶴唳的「薩勒姆女巫審判」(Salem witch trials);亞瑟米勒藉由薩勒姆小村穿鑿附會的女巫傳言,反映出對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控訴;五零年代美國麥卡錫參議員發起清共活動,組成「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」(House Committee on Un-American Activities),展開一連串對共產黨員及其活動的調查,引發當時社會主義盛行的影藝圈,一時風聲鶴唳,人人自危;亞瑟米勒的名字,由與他合作「推銷員之死」的名導演伊力卡山(Elia Kazan)供出,但米勒拒絕合作,供出其他人,被判以「藐視國會」罪名,護照也被沒收,年後才由高等法院撤銷罪名,還他清白。

本劇敘述麻薩諸塞州薩勒姆小村,一連串極不平常的傳聞;先是深夜有人看到白衣女郎在屋頂跳舞、在天空飛行,有人的小孩無緣無故就失蹤或病死了;故事就在皮瑞思牧師(Reverend Parris)家的房間展開,因為他的女兒也失去知覺,整天躺在床上,令他不知所措;然後觀眾得知皮瑞思的姪女阿比葛(Abigail),曾與數位少女及牧師的女兒在森林中裸舞;且阿比葛與村中已婚男士約翰(John)曾有一段情,她試圖挽回未果;而村中的女巫傳言方興未艾。

然後狀況越演越列烈,所有的人幾乎都被指控為女巫,但只要認罪,便得以獲釋,不然便須被處決;一時告密風起,村民互信潰堤,只求自保;結果連最得人望的資深護士,以及最平和的約翰太太都被指控。約翰嘗試解救妻子,自白與阿比葛的婚外情,以證明阿比葛對約翰太太的指控不實;從不說謊的約翰太太,為了丈夫的名聲,否認約翰的不忠;約翰的證詞不被採信,與法庭公開對決、不信女巫說法的約翰,最後面對審判,在生命與原則間抉擇,最後決定忠於自己,慨然就義。

本劇沉重的主題,在導演Jonathan Goad指導下,一班演員精彩傳達出劇作家字字珠璣的精義,無論是年輕演員如Katelyn McCulloch(飾演阿比葛)的強悍狡黠、Rylan Wilkie(飾演海爾牧師)的立場多變,資深演員們恰如其分的演出,飾演約翰的Tim Campbell,從開始時的事不關己,中場的救妻心切、以及當庭陳訴慷慨激昂,最後選擇的悲傷哀痛,引人深思,飾演其妻的Shannon Taylor也表現出色,兩人最後的對手戲令人鼻酸。

今日觀賞此劇,仍可見此劇的歷久彌新,薩勒姆女巫、麥卡錫主義,基本上都以自以為是的不變真理,指控他人的不是,劇中副總督審訊巫術其事時曾說,旁人根本無法得知到底有沒有人施巫術,只有施法者和受害者知道,可是施法者不會主動道出自己的惡行,因此作為執法者,只有聽信受害者的片面之詞;以古喻今,現今的世界局勢,得以借鏡。本劇將於史特拉福戲劇節,在艾文劇院(Avon Theatre)演出至1025日。


圖一:海爾牧師(右:Rylan Wilkie飾演)無法破解眾女還共演的巫術
圖二:曰翰(左:Tim Campbell飾演)和妻子(右:Shannon Taylor飾演) 最後對手戲令人鼻酸。
圖三:阿比葛(中:Katelyn McCulloch飾演)率眾女孩們庭上作證。
攝影:Cylla von Tiedemann             
影像提供:Stratford Festiva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