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25/2015

皮拉莫斯和笛絲貝Pyramus and Thisbe

加拿大歌劇團(Canadian Opera Company)的秋季公演,以世界首演音樂家Barbara Monk Feldman的創作歌劇「皮拉莫斯和笛絲貝(Pyramus and Thisbe)壓軸,於歌劇院「四季中心」(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演出,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劇場呈現,為此團的多元面向發展,再度立下里程碑!

在希臘神話故事中,皮拉莫斯和笛絲貝原是比鄰而居的戀人,受到雙方親人反對,兩人只好偷偷對著牆的裂縫向對方訴衷曲,終於他們約定一晚私下碰面;笛絲貝先來到約定的地方,遠遠看到獅子走來,她趕緊逃跑,匆忙間掉下斗蓬,獅子沾血的嘴將斗蓬咬地爛碎;皮拉莫斯趕來,以為笛絲貝已死,心碎地引刀自刎;笛絲貝再轉回約定地,發現皮拉莫斯的屍體,也以同一把刀自盡;此段故事被廣為引用,最為人所知的,應屬莎士比亞的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和「仲夏夜之夢」。

加拿大女音樂家Feldman的歌劇版本,並非以故事原型呈現,反而只取其角色精神等抽象元素作曲,取材各名家語彙作詞;導演Christopher Alden以巴洛克時期名家蒙台威爾第(Claudio Monteverdi, 1567-1643)倖存的歌劇殘篇「阿莉安娜」(L'Arianna)中的阿莉安娜的悲嘆(Lamento d'Arianna)和「唐克雷第與克羅林達之戰」(Il combattimento di Tancredi e Clorinda)為起源,前者以女高音獨唱為情人犧牲一切後,被情人背棄的哀怨心死、後者以不識情人改裝,反於爭戰中殺死情人的悔恨,與Feldman整合各名家詮釋的第三段,展開全劇的靈性之旅,禪意十足。

表現在舞台上,導演Alden展現驚人的巧思,將3段似乎各不相干的故事,次第呈現在觀眾眼前:在由Paul Steinberg設計的長型平台一角,次女高音Krisztina Szabo唱出阿莉安娜的悲嘆,大片色塊橫陳的背景幕,平台上男中音Phillip Addis緩緩燃起一根煙,蠻不在乎的神情,活像那個拋棄情人的男子;驀然,右舞台邊上的男高音Owen McCausland悲愴地訴說著誤殺情人的故事,舞台上的兩人,在編舞Tim Claydon指導下,進行一場驚心動魄又扣人心弦的爭鬥;然後平台緩緩左移,加拿大歌劇團素負盛名的合唱歌隊現身,在JAX Messenger如夢般的燈光設計中,和舞台上的3位演員,訴說那個永恆的愛的故事,以及也許可能的靈性解脫。


3位演員們均表現精彩,Szabo悲憤而不濫情,最終甚至理性同理;Addis聲音肢體掌握俱佳;McCausland適時提供加強情緒的表現;此劇音樂雖不似往常歌劇音樂中的戲劇性,仍具高度現代元素,由音樂總監Johannes Debus指揮的樂團,再度帶領觀眾領略全新風格的歌劇,喜愛創新的觀眾,可一窺究竟;此劇將演出至117日。


(更多訊息:www.coc.ca)



圖一:此劇帶領觀眾領略現代風格。
圖二:唐克雷第(左:Phillip Addis飾演)與克羅林達(右:Krisztina Szabo飾演)進行一場驚心動魄又扣人心弦的爭鬥。
圖三:男高音Owen McCausland飾演解說者(攝影:Chris Hutcheson)
攝影:Michael Cooper           
影像提供:Canadian Opera Compan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