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9/2013

聖衣會修女對話錄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


一部非典型的歌劇,為何如此打動人心,直逼人掉淚?加拿大歌劇團(Canadian Opera Company)2012/2013春季公演,以法國作曲家普朗克(Francis Poulenc, 1899-1963)的著名歌劇「聖衣會修女對話錄」(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)結尾,在四季中心(The 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演出,加拿大國際知名導演Robert Carsen的製作,再度引人喝采!

普朗克此歌劇創作於1953年至1956年間,於1957年在米蘭首演,融合法國大革命期間史實,並根據一名倖存修女的回憶錄創作而成,是普朗克回歸天主教信仰的力作:1794年法國北部一羣聖衣會修女,因為拒絕法國大革命頒布要她們還俗的命令,捨身殉道,被送上斷頭台;歌劇採取劇中人的對話模式,描述每個人的心理狀態,旋律伴隨歌詞而生,愛與死的糾結以非常抽象的型式呈現,此為歌劇中的非典型;樂曲中的豐富型式與細膩感觸,使此劇成為普朗克的傳世之作。

導演Robert Carsen以全然抽離的創作意念製作此劇,由加拿大知名的Michael Levine設計的場景簡明有力,Jean Kalman原創的燈光設計,由Cor van den Brink重現,賦以多重想像的表演空間,Falk Bauer設計的儀式性服裝,以及最後行刑時的Philippe Giraudeau編舞,都在導演的場面調度中,發揮最大效能;尤其是幾場超過百名羣眾的大場面,或以他們為背景的表演空間區隔,更可見導演和全體舞台製作團隊的功力。

音樂總監Johannes Debus指揮樂團和合唱團,再次呈現出令人讚嘆的演出,從開始時年輕貴族女子布蘭琪(Blanche de la Force)對動盪社會的不安,轉而投入修道院尋求平靜的猶豫,到修道院中因久病而對自己多年信仰懷疑的老修道院長的強烈惱怒,到最後行刑時的悲壯,多場音樂的轉折在層次分明的展現中,直搗人心,也使觀眾情緒累積至最後,在全場結束燈暗後開始發酵。

此歌劇是少數難得一見地以女演員為主的演出,主要的角色幾乎全是由加拿大著名女聲樂家擔綱,令人激賞:飾演布蘭琪的女高音Isabel Bayrakdarian,將此角色的年輕心情不穩定,膽小卻也頗有原則,掌握得宜,最後隨眾修女從容就義,令人動容;樂壇老將女中音Judith Forst飾演老修道院長,從深信不移的信仰,到臨終前受病魔折磨,甚至咒罵上帝等種種異常表現,令人同情;繼任院長由女高音Adrianne Pieczonka飾演,她堅定的帶領大家從殉道中獲得救贖,引人入勝;飾演另一年輕修女的女高音Helene Guilmette,則以她天真無邪的堅定信仰,意外搶戲;其他演員們亦演出精彩。

最後一幕的行刑以壯烈的樂音,加上劇場效果,絕對深入人心;此歌劇雖故事沉重,但此製作具高度藝術性,錯過可惜!此劇將演出至525(更多訊息:www.coc.ca)




圖一:繼任院長由女高音Adrianne Pieczonka飾演(),她堅定的帶領大家從殉道中獲得救贖(攝影:Michael Cooper)
圖二:飾演布蘭琪的女高音Isabel Bayrakdarian(攝影:Chris Hutcheson)
圖三:Judith Forst飾演老修道院長(攝影:Michael Cooper)
影像提供:Canadian Opera Compan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